0561-7654321
当前位置:淮海同城 淮海论坛  -  本地文章  -  本地消息

全国人大代表、徐州市市长王剑锋:把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作为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潜力所在

2023/3/19 18:50:31

来源:人民网

评论:0

浏览量:1520

  人民网: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作为一座老工业城市,徐州在推进产业转型方面持续用力,请您介绍一下徐州近年来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王剑锋: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五年来,我们牢记嘱托,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树牢答卷意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实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战略,把转型发展这篇大文章做好,地区生产总值五年连跨两个千亿元台阶、达到8458亿元,跃居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第28位,获批建设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和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狠抓存量升级,我们壮士断腕实施钢铁、水泥、焦化、热电、化工五大传统行业整合整治,企业从480家压降到105家,同步实施总投资658亿元的37个转型项目,全面达产后将新增产值580亿元,经济效益“不降反增”,走出了一条产业优化、绿色转型之路。

  狠抓增量培育,我们把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产业发展主攻方向,大力培育壮大绿色低碳能源、新材料、集成电路与ICT、医药健康等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五年提高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398家增至1421家,智能制造、工程机械分别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业集群,徐州跃居中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23位。

  狠抓变量突破,我们立足打造区域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大力实施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培育智能终端、软件及信息服务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深入推进制造业智改数转,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达1200亿元、增长45.7%,上云上平台企业突破1万家,数字技术既深入赋能传统产业升级,又不断催生新业态新模式。

  人民网:我们注意到,伴随着产业转型,徐州的生态转型同样成效显著。想请您介绍徐州在推进污染防治、生态修复方面积累了哪些经验?

  王剑锋:近年来,我们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空前的决心和力度推进生态治理和修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实现了由“一城煤灰半城土”向“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华丽转身。

  聚焦“减污”,我们累计整治“散乱污”企业1.47万家,市区PM2.5浓度降幅达38.3%,优良天数比例从56.7%提高到70.7%,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达93.2%,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无废城市”建设试点走在全国前列,先后荣获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联合国人居奖等殊荣。

  聚焦“降碳”,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强力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十三五”期间,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34.5%、降幅全省第一,煤炭消耗减量全省最多,地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下降42.7%,可再生能源累计发电增长217.6%,绿色低碳转型迈出坚实步伐。

  聚焦“扩绿”,我们在全国率先编制生态修复专项规划,创出两项生态修复徐州标准,治理采煤沉陷区28.64万亩,修复采石宕口202个,建成一批湿地和宕口公园,林木覆盖率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0.54%和44%,森林覆盖率稳居全省第一,成功举办第十三届国际园博会。

  人民网:近年来,国家层面先后确立了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定位,请问徐州是如何推进中心城市建设的?

  王剑锋:徐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区位优势突出,战略地位重要。2017年国务院批复徐州城市总体规划,在国家层面首次明确徐州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2021年国家发改委在《“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中明确支持徐州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东风劲吹,机遇叠加,我们坚持把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作为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潜力所在,全面拉开中心城市发展框架,城市辐射带动力全面提升。

  着力巩固枢纽优势,建成徐宿淮盐铁路、徐连高铁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米”字型高铁开通6个方向,轨道交通三线并网运行,形成高架快速路网、总里程102公里,内河航道1058公里、其中四级及以上航道里程达268公里,内畅外联立体化交通网络加速形成。

  全力提升集聚优势,五年累计投入2700亿元实施387项城建重点工程,建成了淮海国际博览中心、淮海经济区金融服务中心等一批标志性功能项目,累计实施棚户区改造超8000万平方米,城市功能品质显著提升,平台载体功能全面增强,建成区面积增至293平方公里,市区人口增至203万人,中心城市集聚效应加速显现。

  致力放大辐射优势,完成淮海经济区高质量协同发展规划编制,与周边城市共建“1小时交通圈”,强化产业协作、生态治理、服务共享,引领带动区域加速崛起,目前合作领域拓展到52个,10市公积金实现互认互贷,外地居民占徐州三级医院住院病人比例、中心商圈消费比例、市区购房比例均超过1/3。

  人民网:迈上新征程,逐梦现代化。请问王市长,徐州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路径上有哪些考量?

  王剑锋:对照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和要求,徐州现代化建设在全国大局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作为人口相对较多、发展阶段与全国整体相似、主要经济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相近的地方,徐州现代化建设对国内大多城市发展具有借鉴作用;作为全国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徐州现代化建设对全国120个老工业基地和262个资源型城市转型具有示范作用;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现代化建设对省际毗邻地区的区域协调发展具有辐射带动作用。

  基于当前徐州所处的发展方位和阶段,我们认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徐州新实践要把握好四对关系:其一,统筹把握速度和质量的关系。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必须保持快于全省、好于周边的发展态势,大力构建以工程机械为龙头的创新产业集群,有效促进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其二,统筹把握城市和乡村的关系。在抓好中心城市建设的同时,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市,促进人口向城镇转移集聚,走好以城带乡、城乡互补的融合发展之路。

  其三,统筹把握优质和均衡的关系。强化补短补软工作导向,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扎实推进民生实事,加快缩小城乡公共服务供给差距,全面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

  其四,统筹把握经济和生态的关系。徐州生态历史欠账较多,必须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集约节约、绿色低碳发展道路。

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此条信息!
发布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点击更换图片
看不清?换一张
0561-7654321
  • Q Q: 80002229
  • 微信: shen-net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4 “淮海同城 淮海论坛”版权所有  |  ICP备案:皖ICP备14019210号-33  |  增值电信许可证:皖B2-20230048  |  技术支持:框分类信息系统(v2023.1)
公示执照 | 皖公网安备 34060302000561号 |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3406032021000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皖)字第00627号 皖新广审〔2018〕345号
网页内的所有信息均为用户自由发布,交易时请注意识别信息的虚假,交易风险自负!网站内容如有侵犯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举报信息、删除信息联系客服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1-4322222
    wcn.jpg637851182352276740959196568.png